City is respected for reading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这些年,“阅读推广人”已经成为深圳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每年,成百上千场大大小小的阅读推广公益活动在众多书店、图书馆、学校开展。阅读推广讲师们“走南闯北”,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见解。他们培育着阅读幼芽的同时,自身也在成长。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难忘、触动心灵的故事应该被时间、被我们记住。

 

       “阅读推广人下基层”于2015年正式启动,是由深圳市新闻出版局主办,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承办的一项民生实事。由此,我们开启“阅读推广人”系列推文,一起来聆听阅读推广人们在阅读推广中发生的故事。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阅读推广人晋玉东的故事,他始终致力于向祖国的花朵推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他认为优质文化能够浇灌、滋润一颗颗幼小心灵,让他们内心的一汪清泉永不干涸……

晋玉东

 

       晋玉东:青年文化学者、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学与现代教育指导师(高级)、深圳市公益阅读推广人、深圳市百姓学习之星、首届深圳市家园文化文学会会长、广东省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公益科普大使、宝安区图书馆读者活动国内专家组特邀讲师。

 

   

让人文之光照亮城市每个角落

晋玉东 / 文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回首阅读推广的活动史就是一部奋斗史,过去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参与阅读推广6年多,无论工作如何变化、换了多少个单位、辗转了多少个地方、经历了什么困难,凭靠着内心氤氲的那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火,一直奔走在深圳的各个文化场所、学习阵地,包括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街道文化站、文体中心、中小学校园、南书房、文化讲堂……开展大大小小公益读书讲座沙龙等500余场。在阅读推广中翻来覆去讲授最多的就是“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人文精神。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今天我们在这里重读国学经典,所谓者何?每次开讲,我都会用孟子见梁惠王时的这个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和读者交流探讨。

 

       和青少年儿童谈过最多的也是“理想是什么”,很多小朋友回答最多的就是“理想是长大后像某某一样成为土豪——有超级多的钱”。有了钱之后呢?许多小朋友“若有所思”却“哑口无言”——答不上来,仿佛人生的目标就是“有钱”、人生终止于“有钱”。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接近梦想的城市,许多家长为了实现梦想,更多的时间是奔波于大街小巷、楼宇商市,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难以抽出更多的空闲。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纷繁复杂,缺少了家长的陪伴,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和形成难免受到影响。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真善之美。“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和延绵不息的时代叩问,我们要去哪里追寻这个终极答案呢?

 

>>>>

“国学”的重要性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能够浇灌、滋润我们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幼小心灵、永葆内心一汪清泉永不干涸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下我们这个世界是需要一点人文精神的。转型期最容易丢掉的东西就是文化。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物质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应该到传统国学中去寻找,到传统经典中去寻找,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

 

       国无精神不立,人无精神不强。社会转型迅速,科技发展太快,我们处于一个剧变、裂变的时代,周围的许多东西,有时候还没等我们赶到现场就消失不见了。无论时代如何演变,历史如何发展,人类追求的善良、仁爱、道义、恭敬、智慧、诚信、原则等崇高品质都不会变,如果变,只会变得更深更热烈。每一场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自己感觉仿佛在和时间赛跑,极力争取在跑得太快的时代列车上找寻慢一点、再慢一点的生命节奏、人文精神。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熙熙攘攘、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如果能够在青少年儿童心中埋下一粒善良、仁爱、道义、恭敬、智慧、诚信……的种子,意义不言而喻。

 

 

>>>>
青少年儿童文化自信与人格塑造

 

       如何在青少年心中树立起一个坚强厚实的文化自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必定会追溯到这个民族的神话文化。青少年儿童,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本民族的神话故事,有的是从父母、长辈、亲人那里听到,有的是从绘本、漫话、连环画读到,有的是从动画片、影视作品看到。

 

       然而,在传统神话故事弘扬推广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对国外神话,像北欧神话、希腊神话等了如指掌,却对我们自身的神话知之甚少。

 

       我们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华优秀神话入手。那么中国的神话源头在哪里寻找呢?在灿若瑰宝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里面寻找。譬如《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搜神记》等等优秀名著。

 

       只有青少年学好了本民族神话文化,才能在面对希腊神话、埃及神话等其他优秀国外神话时,产生一种厚实的文化底气、文化自信、文化自豪。尤其是优秀典籍《山海经》,有人说这是一本妖魔鬼怪的书,持此言论者估计是因为没有看过这本包罗万象的先秦典籍。在我国的神话中,有很多涉及人与自然的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万物,女娲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以弓箭射落九日、保卫人类生存,鲧窃息壤、大禹治水保卫人民等等。

 

       通过神话的熏陶,青少年不仅可以发散思维、提升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感悟到传承千年经久不息的民族精神。比如说,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传递的抗争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传递的创造精神,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传递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通过这些神话故事,不仅能帮助青少年儿童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还可以认识到人在世界上不是万能的,告诉我们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要行有所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塑造一个人基本的恻隐(仁爱)之心、正义之心、恭敬之心、刚毅之心,同时在无形中自我建立起一种具有真、善、美的道德约束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神话故事,培育一种创新精神、一份崇高的理想、一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情怀,而不是培养出仅为一己之私的“土豪”“暴发户”。“暴发户”的形象对青少年尤其是儿童产生的恶劣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建立一个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准体系,仁爱、慈善、道义、情怀、崇高、理想、勇敢、公正、无私等人类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去弘扬传播、继承传递。

 

>>>>
丰富青少年真善美的“早期心理资本”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自孔子而来至于今日,已经两千多年。圣人之世恍如昨日,圣人之居近在咫尺。礼乐钟鼓之声都隐约可以听到,难道圣人的学说就从此不传了吗?难道对真、善、美的追求就可以停止了吗?千百年来,真、善、美始终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阅读推广人的使命就是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通过每个生命体的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异常宝贵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言: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儿童长大后所有的行为往往是为了弥补童年时的遗憾。童年失去了什么,长大后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然而往往难以获得。童年失去的往往会在成年后表现出来,比如当内心的这种原始的良知、良心、良能等道德标准缺失或者建立得不清晰、不牢固时,成年后在面对各类诱惑时就有可能失去初心,变成脱缰之马,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有的社会问题追究其根本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往往是青少年儿童时期的问题。纯真美好的童年往往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早期心理资本”。如何丰富这个“早期心理资本”,就牵涉到人的“心性”教育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假如不时刻引导,也会慢慢走偏。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所以异于飞禽走兽,就在于这“四端”,为人立身行事要修得一颗仁义、道义、恭敬、智慧、诚信的“仁心”,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而要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从最开始、最开端的阶段教而育之、文而化之。那么,作为人类第一所学校:家庭,在此起到关键的作用,家庭教育事关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家规等建设,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举足轻重。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优良的家风是伦理与道德的养成,家风家教的唤醒和建设是适时的善举、是人伦教化的良好载体、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深入阅读学习解读《孔子家语》《诫子书》《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训名著名篇可以发现,忠厚人家、书香门第,千百年来都是孕育优秀人才的摇篮。家风有大有小,大至国家、小至家庭,家风、国风树立不好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无论古今,所谓的父慈子孝并不是有爱无教,更多的是怀着爱去责备,强调亲子间的“法度”和“规矩”,让孩子的心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

好的家风影响孩子的一生

 

       富贵荣华时,不能失去自己的节制和节操;贫贱窘迫时,不能改变自己的意志和原则;强权威吓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和风骨。我们都知道,孟子能够成为“亚圣”,与其家风尤其是母亲一生的谆谆教导息息相关。《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好家风、好故事对中华民族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我在阅读推广时,时常以通俗易懂的《朱子治家格言》为例,强调人格、原则、骨气的重要性,为人处事要坚守理想与气节,不能攀附权贵、阿谀奉承,要在诱惑、灾难、动荡面前见人格、见人品、见风骨,越是无人监管时,越要慎独慎微、严格自律,越要把自己修养成一个有风骨、有气节、有原则的人。尤其是朱柏庐家族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其父朱集璜是明末学者,1645年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后投河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之举令人动容,表现出至大至刚、至阳至壮的浩然正气,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这种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难能可贵、不可或缺的。

 

       好的家风,培育强健的人格、品德和骨气,影响人的一生。良好家风的建立,除了阅读推广人、在校老师们的诲人不倦,家长也必须带头实践。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非常重要“风向标”作用,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以身作则,将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会让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正面教育前功尽弃。

 

▲晋玉东老师在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