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is respected for reading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这种高质量陪伴的方式,她一直在探索实践!

 

       这些年,“阅读推广人”已经成为深圳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每年,成百上千场大大小小的阅读推广公益活动在众多书店、图书馆、学校开展。阅读推广讲师们“走南闯北”,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见解。他们培育着阅读幼芽的同时,自身也在成长。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难忘、触动心灵的故事应该被时间、被我们记住。

 

       “阅读推广人下基层”于2015年正式启动,是由深圳市新闻出版局主办,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承办的一项民生实事。由此,我们开启“阅读推广人”系列推文,一起来聆听阅读推广人们在阅读推广中发生的故事。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阅读推广人夏玫莹的故事,她认为阅读推广是一项与生命相关的教育绝不能止步于对“对、错、好、坏”的探索

……

 

夏玫莹

       夏玫莹: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硕士,中级社工师、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阅读推广的实践者。

 

   

让亲子阅读传递爱与温暖

夏玫莹/ 文

2008:从生命教育出发,把图画书当媒介

                 
 
 

       生命中的许多偶然都有其必然性。我和阅读推广的机缘早在2008年就结下。那一年,我是初来深圳的学校社工。那一年,汶川大地震让所有人聚焦于生命教育。我最初接触图画书,就是在给初中生进行灾后心理支持的生命教育课堂,使用的是从网络上搜集的《一片叶子落下来》。课堂讨论很热烈,同学们谈到个体生命的有限与无限,也探讨了汶川大地震带来的伤痛与希望。应该说,我从中发现了青少年服务的“可能性”。我感到这绝非止步于“对、错、好、坏”的探索,与我非正规“教师”的角色似乎很契合。

 

       2008-2009年间,我在香港教育学院参与了生命教育教师培训,从台湾来授课的纪洁芳教授那里了解到了更多各式各样的“绘本”。因为长期从事青少年生命教育项目服务,与红荔路上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图书馆的互动频繁起来,知道了有一群活跃的家长朋友每周都在馆内开展各式各样的图书推荐、阅读推广活动。但那时候,我还不了解什么是“阅读推广”,也并没有对此产生深研的兴趣。

 

       那个阶段,我思考的更多是如何运用图画书媒介达成既定的教育目的。其中,《我永远爱你》《记忆的项链》不但帮助我拓展了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还令我有机会找到与丧亲儿童、重组家庭工作的切入点。

2016:从阅读推广入门,做亲子阅读实践
 

       真正使我认识到什么是“阅读推广”,明确了对亲子阅读价值意义与实践推动初心的是另一个生命发展的契机。2016年,我升级成为一位母亲。恰巧,当时光明区图书馆将《深圳市第五届阅读推广人培训班》引入了光明。因为在家门口,虽然自己的孩子刚满三个月,我还是选择了参与培训。也正因为这个选择,开始走上阅读推广的道路。自2016年底通过考核取得阅读推广人证书后,2017-2020年间,我参与了29场阅读推广人下基层活动,长期指导童趣空间——光明社区基金会亲子阅读馆运营,应该说这个阶段我是比较专注于亲子阅读推广的学习与实践。

 

       因为母亲的身份,加上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亲子阅读推广在亲子正向互动、亲子亲密关系、儿童阅读能力方面的价值最吸引我。我很喜欢在社区做亲子阅读推广,非常期待父母能陪孩子们一起参与读书会、一起去图书馆、一起组织客厅读书会。不管来的家长有几位,我都不忘表扬他们身体力行做出了阅读陪伴的选择。无论孩子是主动发言还是保持沉默,我都尽力让每一个都有表达的机会,肯定他们的积极聆听、愿意分享和真诚对话。

 

       孩子们也给了我许多惊喜,让我有动力重复再重复地阅读同一本书,却也总有新发现。家长们也令我很感动,有些说因为在另一个社区参加过我的读书会,所以又特地过来了,有些会分享自己在家阅读陪伴的体验想要深入讨论。我看到一些家长从不知道有图书馆、不懂得怎么办卡,慢慢地对图画书如数家珍,在陪伴时学着聆听。我也见证了光明区社区图书馆的遍地开花,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在“阅读”这件事上的认真。真高兴我在这里,真高兴能参与其中。

 
 

 

2020:以阅读陪伴为策略,助家庭能力建设
 

       有两场读书会令我记忆犹新。第一场是2017年在新羌社区的一场读书会。因为受训时,老师们反复提及孩子们不喜欢书、不爱阅读,很有可能是做父母师长的不喜欢他们喜欢的书。从学习中我认识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书籍,想要将我最惊喜的感受分享给更多人。那一次的读书会我们共读了《我喜欢书》,我不仅了解了孩子们在看的感兴趣的书,还给他们带去一堆书。孩子们果然很感兴趣,围着书堆一本本翻阅。有手偶书、汽车书、乐器书,还有不少翻翻书、立体书、漫画书……一个10岁的男孩问我说:为什么有些书他做“小孩子”的时候没见过,现在他也想读可以吗?答案是“当然可以,只要你想读”。

 

       另外一场是2020年重阳节我在马田街道图书馆和20多位亲子家庭共读《先左脚再右脚》。仅仅是念着文字、一起学着迈步子,就不单需要孩子积极配合,许多参与的父母、祖父母也跟着相应的节奏念出声来。分享中,更有像我一样年轻的父母发现陪伴孩子学步最多的是家里的老人,也有孩子真诚地表达如果自己的爷爷奶奶也“中风”了,自己一定会像小主人公一样用心“教他们说话、吃饭和走路”。那一刻,我们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和温暖萦绕四周。活动后,有家长单独找我提到自己就是祖父母带大的,心里感触很多。我感谢她的分享也鼓励她找适当的时候和孩子分享。这就是亲子沟通重要的契机。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了解”。当我们彼此了解,就更能相互理解。

 

       我曾尝试以亲子阅读为策略,探索家长教育信心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建设的议题,也和一群亲子阅读的实践者同行互助,我们发现没有批判、只有陪伴的亲子阅读对亲子关系十分重要,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很有价值。未来,我还将继续我的亲子阅读推广实践,也希望能进一步运用我在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服务管理上的专长为这项事业增添色彩。

▲夏玫莹老师在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