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人生?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有什么技巧?
……
今天
我们邀请到阅读推广人崔丽华老师
为我们分享亲子阅读中的那些事儿~
崔丽华认为
阅读能够提升人的生命品质
前提是要思考、实践
阅读是读别人的书,反思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提升自己生命品质的方法就是,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实践。阅读必须跟自己的生命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起到提升自己生命品质的作用,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人生。
举个例子,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在共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教给我们很多沟通的方法,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实践,让它能够更好地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否则这本书你可能就白读了。
我们讲故事可以设置悬念。书的每一页与下一页之间是有联系的,你可以让孩子看这一页讲述了这个内容,让TA猜猜: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讲绘本故事的时候不能只讲文字。那些绘本的插图都是作者花了非常多的心血画成的,有时候会埋着一些小彩蛋,有一些小的悬念在里边。
不太会提问、抓不住重点的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妨不要随便提问,孩子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如果要提问的话,可以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里面藏了很多小动物,你就可以让孩子找一找,不要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阅读的需求一定会有不同。
学龄前儿童
先说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指的是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个阶段。这时候要以亲子阅读为主,尤其要读那种优质的绘本读物,以及可以动手的立体书、好玩的玩具书。孩子不但要读,还要动手去接触这些东西,让他去摸摸书,培养一种亲近感。
2到3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不断地倾听,理解交流者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口语经验。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多的是输入,家长要多跟孩子互动讲故事。
大班、小学低年级
到了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可以自主阅读一些绘本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过多干扰孩子的阅读,而是要多多的互动、沟通加引导,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爱上读书。
整个小学阶段都应该是一个大量阅读的阶段。家庭的阅读氛围也非常重要。在孩子能够到的地方,都可以放置图书。这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家长再忙也要专门安排出陪伴孩子的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读、聊书,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同时我想提醒一点,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总会提前让孩子去识字,单独去认字卡我是不推崇的。其实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得到积累,提高识字量。
小学中高年级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这个时候家长不需要天天陪着读,重点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空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聊书、聊时事,应该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上容易遇到几个障碍。第一就是个别孩子识字量不太够,看不懂文章,理解力有限,所以阅读就会缺乏一定的兴趣。第二就是字词记不牢,书写有困难。第三就是写作文吃力。第四是朗读的时候不够有感情,理解力不够。第五是没有耐心,有畏难情绪。第六就是缺乏思考,不敢质疑和创新。
我认为大量阅读本身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比如说,通过大量的阅读、多阅读,识字量就会不断增加,阅读的兴趣、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跟着提升。当然,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儿童的阅读发展规律来进行阶梯阅读。
还有就是阅读是个性化的一件事情。孩子没有耐心,有畏难情绪,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我们要降低对他的期待,静待花开。
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想、大胆说,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同时就是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也要跟上。像我也给二年级的孩子设计了一本阅读笔记,让孩子们摘抄好词好句、涂涂画画……给孩子提供一个创造思考的空间。
关键就是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可以做好自己。
图书推荐
作者:北岛 选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是北岛先生将自己心目中适合给孩子诵读、领悟的诗集结在一起的一本书。他在世界诗歌领域选了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的诗,一共有101首,风格也不同。这本书涵盖了古今中外诗人的诗。我觉得它会像一盏明灯,照亮孩子的阅读空间。
文图 | 崔丽华
编辑整理 | 深圳全民阅读
运营服务 | 晶报社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